为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陕西省“职教高地”建设部署,主动服务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和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11月10日下午,机电工程学院在教学楼阶梯教室隆重举行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微专业开班仪式。学院副院长滕勇、机电工程学院院长郭峰、副院长王旭波、教研室主任冯小庭、师利娟教授、智能制造教研室全体教师及首批选修学生共同参会,标志着学院在先进制造领域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迈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


开班仪式由机电工程学院院长郭峰主持。郭院长指出,金属增材制造作为先进制造的重要支撑技术,正深刻推动我国高端制造体系向数字化、柔性化方向转型。他强调,设立微专业不仅是对产业发展趋势的积极回应,更是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主动打破传统学科专业边界、推动机械工程、材料学、智能制造等多学科知识的深度交叉融合的关键举措,是培养面向未来产业链和岗位群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路径。同时,郭院长对同学们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大家珍惜机会、端正态度,做到学用结合、科学规划;同时树立目标、克服困难,最终以过硬本领和优异成绩实现个人成长,展现学习价值。

随后,智能制造教研室主任冯小庭详细介绍了微专业实施方案。指出微专业坚持“短周期、强融合、重实践”的课程逻辑,构建了材料—设计—工艺—集成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分别锚定增材制造产业链的材料、设计、成形、集成四大技术节点,形成纵向贯通、横向互证的课程闭环。微专业全面推行项目驱动教学、双师协同育人、校企共建实训平台等改革举措,引导学生在真实工程情境中构建从问题分析、方案设计到成形优化与系统集成的完整技术能力链条。

在学生代表发言环节,白宇翔同学表示,以本次微专业学习为契机,主动打破单一专业视角,构建更具工程思维和数字化思维的知识框架,努力在设计建模、工艺优化、设备调试和系统集成等环节中磨砺能力,将知识转化为现实创造力,真正实现从“课堂学习”走向“工程创造”。

最后,学院副院长滕勇发表讲话。他指出金属增材制造微专业的设立是学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结构优化的关键实践。微专业在筹建过程中,学院并非“小打小闹、试点尝试”,而是要面向未来岗位群系统思考、整体设计、稳步推进,逐步探索形成可总结、可沉淀、可进一步推广的建设路径,在课程体系设计、实践教学组织和教师团队建设方面,为学院新专业群建设树立标杆样本。学院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与工学一体化育人机制,推动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四链同构、深度耦合”。他勉励同学珍惜机遇,勇于探索,以技术立身、以创新致胜、以担当成才,以实际行动为现代化制造体系建设贡献青年力量。

本次微专业的正式开班,标志着机电工程学院在服务区域制造业升级、构建多层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学院将继续以产业需求为牵引、以教育改革为动力,在课程体系、实践训练与岗位能力之间建立良性衔接,实现课程链、产业链、能力链的贯通与协同,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工程能力和产业适配度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智能制造贡献“西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