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公强,男,1971年生,大学本科,共产党员,副教授,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物流教研室主任,兼职交通运输学院党总支教学第三党支部书记、物流管理专业带头人,西安市重点专业建设负责人,国家首批物流管理“1+X”证书试点专业负责人,陕西省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负责人,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西安市优秀共产党员,西安市最美教育工作者。
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20载春秋,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守三尺讲台,以教好书、育好人为己任,师德高尚,治学严谨,认真敬业,以人民教师强烈的事业心、使命感激励自己、感染他人,谱写了专业建设的新篇章。在专业建设、师资建设、学生就业等多项工作中做出了突出成绩,先后荣获陕西省、西安市、学院多项荣誉,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1996年北方交通大学(现北京交通大学)毕业后,王公强老师就一直战斗在三尺讲台上,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深爱的母校,为教育教学、专业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
一、投身教学,为专业建设保驾护航
“作为物流管理教研室主任,学院把这副担子交给我,我就得完成好”,这是王老师经常说的话。从教研室成立至今,他时刻以办好物流专业为使命,一心扑在专业建设和发展上。由于我院物流管理专业成立较晚,师资、实训等各方面相对薄弱,王老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专业建设和科室建设中。除自己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外,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到优化,从组织师资培训到搞好课程开发,从创建实习实训基地到联系帮助学生就业,他殚精竭虑,任劳任怨,四处奔波。
为使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物流企业需求,他利用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时间,不辞辛苦,一趟趟走进物流企业,联系校企合作及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等事宜。他带领老师深入中国邮政陕西分公司、西安铁路局西安西站、中储物流、申通物流等多家企业,了解物流企业现状、企业岗位设置及用人趋势,先后七次修订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企业专家并深入陕西邮政西安分公司、陕西天润金属物流公司等企业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研讨。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编写,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开发、优化,无一不亲力亲为。
冬去春来,联系企业调研学习的过程也并不都是一帆风顺,但为了专业的建设,为了得到物流人才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保证培养的人才质量,他曾对一家企业5次登门拜访。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家又一家的物流企业最终为他打开了欢迎之门,联系并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物流企业跨及省市内外,涉及国营、民营企业,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快递等多家企业。在调研过程中受到的热烈欢迎,极大地鼓舞了王老师将物流专业建好建强的信心。
为提高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王公强老师带领专业教学骨干,走访思源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学校,虚心请教物流实训室建设经验,利用网络等方式进行广泛的调研,对实训室进行系统规划,建成了前瞻性、示范性、适用性相结合的陕西省示范性智慧物流综合实训中心和物流信息技术实训中心,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切实发挥了作用,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抢抓机遇,大力发展物流专业
2019年1月,国务院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首次提出“1+X”证书制度,2019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试点文件,在领导的支持下,王老师及时联系证书评价机构,了解试点要求,积极申报,被国家批准为首批“1+X”证书试点单位,同年10月又被国家批准为“1+X”证书考核站点。2019年12月,顺利组织学生完成了认证考核,参加培训考核80名学生,79名通过认证并获取首批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证率98.75%,在全省首屈一指。
为提升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办学的省内知名度,他注重专业标志性成果建设。近几年带领教研室教师,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为突破口,聚焦学生技能大赛,指导学生参加陕西省智慧物流等四个赛项的比赛,先后获省赛一等经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5项;2019年他指导的智慧物流方案设计与实施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竞赛,获三等奖。

2018年,为了给专业争取更大的发展机会,在学院各级领导的支持下,王老师又率领教研室老师成功申报并获批西安市重点扶持专业。今年疫情期间,为了发展新专业铁路物流管理,他又申报了西安市一流专业。付出就会有回报,在他的带领及努力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大幅度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办学声誉大幅度提高,轨道交通行业招聘的大门终于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开启了。
三、关爱学生,用爱启迪和感化学生
在日常的教学中,王公强老师经常结合专业教学给学生分析当前国家政治经济状况,主动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关心他们的成长,倾听他们的苦恼,指导他们的学习,为学生分析当前用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无论什么事,要做就做更好”,要求学生“是块金子,就不要埋在土里”,要善于发现、发挥自己的优势。他经常以自己多年来的人生阅历和优秀毕业生的成材经验来教育学生,告诫学生,一定要抓紧在校的时间,多学、多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切不可“书到用时方恨少”。
王公强老师善于利用课堂授课时间观察学生情绪,发现学生心理变化,然后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晚自习时间主动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心理、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困难,为他们出主意,指方向。2012届本专业一名学生因家庭原因想放弃学业,在王老师的及时劝说及开导下,该名学生最终放弃了弃学的念头,顺利毕业;当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生活出现问题时,王老师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为学生解决了燃眉之需。
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学院非轨道类专业,在轨道行业招聘时,由于专业限制,招聘名额总是有限,每次招聘总有学生思想会受到打击。看到这种情况,王老师及时为学生们分析当前就业形势,让学生们能够看清楚自己的就业去向。特别是对屡遭打击后情绪比较低落、认为自己上错学校、学错专业的学生,王老师通过与学生谈心,类比其它高职院校,列举以往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及职业发展趋势,帮助学生消除就业焦躁、犹豫、不愉快的负面情绪,为落聘学生重新树立就业的信心。从专业成立至今,每当学生出现困难时,都愿意找王老师谈心、解忧,王老师已然成为他们的主心骨,是他们心目中就业的一盏“指明灯”。

四、示范引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一名专业带头人,从教多年来,他先后承担了《铁路货运组织与管理》《货物运输操作》《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等物流管理专业全部课程的主讲任务,担任我院近500名学生、西南交通大学网络学院和北京交通大学网络学院100余名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圆满完成学生实习指导及毕业答辩工作,教学质量优秀,多年连续获得学院教学质量奖。在与教研室的青年教师们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他号召并带领大家在专业研究的道路上努力奋进,锐意进取,专业研究成果丰硕。
作为教研室主任,他紧抓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担任教研室主任以来,他从未放松过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大家想办法、搭平台,鼓励青年教师外出交流、参加学术研究;利用课余时间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督促、指导,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听年轻教师的授课,为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提出合理化建议,使之更好的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专业教学的直接管理者,他注重青年教师的知识更新学习,鼓励和组织教师们参加企业挂职锻炼和学历进修。他积极与出版社联系,为青年教师争取教材编写任务,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们参与教材编写和课程建设,为他们排忧解难。
在王老师的努力培养下,物流教研室副教授由原来的2名增加到10名,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副教授占交运学院副教授人数一半还要多;在王老师的鼓励下,有6名青年教师进修获得硕士学位;团队参加学院教学比武,获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7人次;11名教师先后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获奖20余项。物流教学团队先后为秦邦科技等物流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完成国家级铁路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主持、参与完成省级、院级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论文100余篇,教学团队多次荣获学院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既然成为一名高校教师,就要对得起学院、对得起学生家长所寄托的希望,踏踏实实地做事,认认真真地做人”,王公强老师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的承诺,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得到了学生的爱戴、同事的尊重和学院的肯定,也正以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感染和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位老师。